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最新动态 > 公司新闻 > 正文

公司新闻

“二北京”脱贫记 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

作者:佚名 日期:2015-10-6 11:33:30

“二北京”脱贫记

北京东北300公里之外的燕山深处,隐藏着一个美丽的乡村,因为漫山遍野长满了桲椤树,被称为桲椤树社区。

过去,这里是一块贫瘠的土地。村里的壮劳力都到北京、唐山等地打工,被称为“二北京”。如今,这个位于承德市平泉县的村庄,不仅自己富了,还带动周边33个自然村共同走上了富裕路。农民就地上楼,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;就地上班,成为产业工人。

社区挣工资,村里能分红

穿过开满鲜花、挂满葡萄藤的小院,踏进金兴嘉园1-24号。女主人汤秀琴迎接我们进来,一把把门关上,“墙这么白,要是苍蝇蚊子进来了,可不好收拾呀!”

这是一套两层别墅,楼上楼下足足有160平方米。“这套房子花了25万,装修花了4万;家里有一辆汽车,大概15万……”

然而,谈起以前的生活,汤秀琴显得有些凝重。“过去住在山沟里,只有三间瓦房。烧的是柴火,家里熏得到处是黑乎乎的。最头疼的就是冬季出去捡柴火、上厕所,经常冻得手脚发麻。”

山沟里,日常生活异常艰辛,几乎与世隔绝。汤秀琴回忆,“刮风下雨,不是一身水,就是一身泥。到县城赶集,大早上出来,赶到县城已经天黑了,集也已经散了”。家里4亩地,辛辛苦苦忙乎一年,到头来也没有什么改变。

转折发生在201310月。汤秀琴举家从山沟里搬到桲椤树社区。“丈夫在社区企业上班,每月收入3000元;老大已经上班,每月收入3000多元,供老二上学;每年社区还有五六万元的分红。”

近年来,桲椤树社区依靠扶贫搬迁、危房改造、土地置换等国家政策移民搬迁,共有563户搬进了新民居。明年,这一数字将达到1300户,人口达到5760人。

共同富,才叫富,稳定富

汤秀琴原来并不是桲椤树社区的村民,而是周杖子村的村民。她能够搬到桲椤树社区,缘于2011年金杖子村的一次党员大会。

当年,金杖子村决定以该村为中心,整合周边6个行政村,成立桲椤树社区。但是一些村民质问,管那么多干什么?也有一些党员质疑:“这些村都是贫困村,加入我们村,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收入?”

 “一进桲椤沟,三顿喝稀粥。”过去,金杖子村也是贫困村。上世纪90年代,该村办企业、搞副业欠下127万元外债,人均收入不足500元。金旭东带着在外打拼积攒下来的近百万元家产回到村里,担任村支部书记,带领全村发展经济。在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,他把77%的股份让给村民,让金杖子村摆脱了贫困的帽子。

 “作为党员,不能只考虑金杖子,要让大伙都富裕。”现任桲椤树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海平清晰地记得金旭东的这番话,“少数富不稳定,不叫富;长远富、共同富,才叫富,这是稳定富。”

桲椤树社区成立以后,人口达到11326人,成为河北省人口最多、规模最大的农村社区。社区党委经过研究,提出了“规划先行、产村共建、人口聚集、资源共享”的建设思路。

每名党员认领10户村民

农民从深山里搬进了新民居,如何使农民住得起?这是一个现实问题,也是摆在桲椤树社区党委面前的头等大事。桲椤树社区党委实施了一项叫“活化细胞 扎根沃土”的计划:全社区265名党员,每名党员认领10余户村民组成互助组,由党员任组长,上对党组织负责,下对群众负责。

桲椤树社区成立以后,以每亩1200元的方式将农民分散的土地租赁到集体,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土地,建设了万亩富硒苹果产业园和双千亩地栽香菇产业园,并组建了农业发展公司,成立了6个合作社,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专业户”的经营模式,带动农民脱贫致富。

村里5名党员牵头创办了一个500亩的食用菌园区,每个党员带领5户村民种植食用菌。25户村民在园区孵化一年后,就可以出去独当一面。就这样,一批蘑菇种植户从这个园区走出来并发展壮大。

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 www.hyattgrandbeijing.com